凤台范文网 > > 实用文 > 曾参立节文言文答案

曾参立节文言文答案

来源:https://www.ft263.com 时间:2024-07-11 编辑:admin 手机版

1. 文言文《曾参立节》译文 译文:

有一天,他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,因为他在当时已吵腊族经很有名气,鲁国的国君觉得这样的名人穿如此破旧的衣服在田里耕作,有失鲁国的体面,也失曾子的面子。于是,他就派人对曾子说,国王看到你如此大名鼎鼎的学者却穿着这麽破旧的衣服劳作,要封给你一块采邑,权切给你添置几件衣服用吧。可是,曾子并不领情。他坚决不受。没办法,国王派的人只好回去。国王又让他再送来,曾子还是不受,来来回回反复多次,曾子坚持不收。使者就说,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,是别人献给你的,你为什么不受。曾子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。他说,我听说,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;给了人家东西的人,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。那么,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,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?后来这件事让孔子知道了,孔子说,曾参的话,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。

2. 曾参立节文言文翻译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,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,说:请你现在就换衣服吧。

曾子坚决不接受。再送来,曾子还是不接受。

使者说: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,是别人献给你的,你为什么不接受?曾子说:我听说,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;给了人家东西的人,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。那么,就算国君赏赐我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傲的神态,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?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。

孔子知道了这件事,说,曾参的好品德,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。

3. 曾子辞邑 文言文答案 5 曾子①辞邑

曾子衣敝衣以耕,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。曰:“请以此修③衣。”曾子不受。反复往,又不受。使者曰:“先生非求于人,人则献之,奚为不受?”曾子曰:“臣闻之,受人者畏人,予人者骄人,纵子有赐,不我骄也,我能不畏乎?”终不受。孔子闻之,曰:“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。”

(选自《说苑·曾子立节》)

【注释】

①曾子,即曾参。②邑,城镇。致邑,封赠一座城镇。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,称作采邑。③修,修饰。

【练习】

1.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:

(1)衣( ) (2)以( )

(3)奚( ) (4)骄( )

(5)纵( )

2.与“不我骄也”句式不同的一项是( )。

A.时人莫之许也

B.宋何罪之有

C.沛公安在

D.石之铿然有声者,所在皆是也

3.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。

五、1.(1)穿 (2)用 (3)何,为什么 (4)以骄横的态度待人 (5)纵然、即使 2.D(D为定语后置句,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。) 3.(1)使者回去又前来,曾子又不接受。(2)孔子听说了这件事,说:“曾参的话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。”

4. 《拒绝受赐》文言文答案 原文 曾子(1)衣(2)弊(3)衣(4)以耕。鲁君使人往致邑(5)焉,曰:“请以此修(6)衣。”曾子不受。反,复往,又不受。使者曰:“先生非求于人,人则献之,奚(7)为不受?”曾子曰:“臣闻之,‘受人者畏升弊人,予人者骄人。’纵子有赐,不我骄也,我能不畏乎局物?”终不受。孔子闻之,曰:“曾之言足以全其节也。”

--------选自《说苑·立节》

注释

(1)曾子,即曾参.

(2)衣:衣服,这里指穿(名词作动词).

(3)弊:破旧.

(4)衣:衣服.

(5)致邑:送一块封地

(6)修:修饰.

(7)奚:为什么。

释文

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。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作为采邑。说:“请用这座采邑的收入,修饰一下你的服装。”曾子没有接受。使者回来,又去,曾子还是不肯接受。派来的人说:“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,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,为什么不肯接受呢?”曾子说:“我听说过,‘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,就怕得罪人家,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要露点高傲。’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,没有对我表现出骄色,我也得处处小心,就怕得罪他呢!”最后,还是没有接受。孔子知道了这件事,说:“曾参的好品德,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。”

理解

无功不受禄,这是理所当然。曾子对鲁国,没有什么贡献,而鲁国国君,要给他一座城镇,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。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,是他对曾子的敬重。但是,如此丰厚的馈赠,曾子不肯接受,不敢接受,也是有道理的。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,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,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,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。亲友间的相互赠送,系于情谊,不必过于拒让,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。但是,如鲁君以采邑相赠,非同小可,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,是否应该接受。

5. 曾子立节的曾子简介 曾子(前505~前436),姓曾,名参,字子舆,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(有山东平邑县和山东嘉祥县两说,尚无定论)人,是鄫国(缯国)太子巫的第五代孙。父亲曾点(曾皙),母亲上官氏。生于公元前505年(周敬王十五年,鲁定公五年),死于公元前435年(周考王五年,鲁悼公三十二年),生于东鲁,移居武城,十六岁拜孔子为师,他勤奋好学,颇得孔子真传。积极推行儒家主张,传播儒家思想。孔子的孙子孔伋(字子思)师从参公,又传授给孟子。因之,曾参上承孔子之道,下启思孟学派,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,又有发展和建树。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,省身、慎独的修养观,以孝为本,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,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,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。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,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。曾参以他的建树,终于走进大儒殿堂,与孔子、孟子、颜子(颜回)、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。

他著述有《大学》、《孝经》等儒家经典,后世儒家尊他为“宗圣”。唐开元二十七年(739年)追封“郕伯”。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(1009)加封“郕侯”(一作瑕丘侯)。元至顺初年,加封为“郕国宗圣公”。明嘉靖九年改称“宗圣”。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、曾林(曾子墓),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建有曾点墓和曾参墓。

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。

6. 文言文阅读 曾子拒邑 原文:曾子衣敝衣以耕,鲁君使人往致邑焉,曰:“请以此修衣”,曾子不受.反复往,又不受.使者曰:“先生非求于人,人则献之,奚④为不受?”曾子曰:“臣闻之受人者畏之,予人者骄人;纵子有赐,不我骄也,我能勿畏乎?”终不受.孔子闻之,曰:“子之言足以全其节也.”

翻译: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,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,曾子坚决不受.再送来

曾子还是不受.使者说,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,是别人献给你的,你为什么不受.

曾子说,我听说,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;给了人家东西的人,就会对受东

西的人显露骄色.那么,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,但我能不因此害怕

得罪他吗?孔子知道了这件事,孔子说,曾参的话,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。

最近更新

实用文排行榜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