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台范文网 > > 实用文 > 文言文乎的用法和例句

文言文乎的用法和例句

来源:https://www.ft263.com 时间:2024-07-26 编辑:admin 手机版

1. 文言文“乎”的用法和例句

(1)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“吗”、“呢”。

例:①天下事有难易乎?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,供宾客乎?④然,胡不己乎?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⑥若毒之乎?⑦君将哀而生之乎?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?⑨齐人固盗乎?⑩然豫州新败之后,安能抗此难乎?(11)壮士,能复饮乎?(12)技盖至此乎?(13)齐桓、晋文之事,可得闻乎?(14)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

(2)表示反问语气,相当于“吗”、“呢”。

例:①孰为汝多知乎!②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③人取之,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?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⑤求剑若此,不亦铅兄渣惑乎?⑥而衣之交尚不相欺,况在国乎?

(3)形容词词尾,有时相当于“地”。

例:①今夫佩虎符、坐皋比者,乎干城之具也。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。③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④忽乎吾将行兮。

(4)表示测度语气,相当于“吧”。

例:①日食饮得无衰乎?②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③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其庶几乎。④师劳力竭,远主备之,无乃不可乎?

(5)同“于”。

例:①叫嚣乎东西,隳突乎南北。②今虽死乎此,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。③吾尝疑乎是。(乎:对。)④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⑤颓然乎其间。⑥先王之法,经乎上世而来者也。⑦良剑期乎断,不期乎莫铘。(乎:引进动作的对象。)⑧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?⑨亦无怪乎其私之也。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(乎:对。)(11)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。(12)盖进乎技矣。(13)王变乎色曰。(14)臣之所好者,道也:进乎技矣。(15)依乎天理,批大 ,导大 。(16)以吾一日长乎尔。(尔:比。)(17)摄乎大国这间。(18)异乎三子者之撰。(19)浴乎沂。(20)幽独处乎山中。

(6)表示感叹语气,相当于“啊”、“呀”。

例:①呜呼!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!②嗟乎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③天乎,人乎,而竟已乎!

(7)表示商量语气,相当于“吗”,“吧”。

例:①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②无以,则王乎?

(8)用在句中停顿,表示停顿语气。

例:于是乎书。

2. 古文“乎”的用法

古文“乎”可用作连词、副词和语气词。

(1)表因果关系,表示所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,可译为“就”,或不译。

例:⑴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⑵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。

(2)表示顺承关系,可译为“有“就是”“就是因为”等,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。

例:⑴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。

⑵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,后一部分表结果,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。

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。

⑷用在判断句中,起强调和确认作用,可译为“是”“就是”。

⑸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,可按上下文义灵活译出。

(3)表示假设关系,有的用在前一分句,引出假设的情况,相当于“假使”“如果”;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,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,相当于“那么”“就”。

(4)表示并列关系。

(5)副词,用在判断句中,表强调和确认,可译为“是”“就是”。

(6)语气词,用在句末,表疑问,可译为“呢”。

(7)名词,表示准则、法则。

3. “乎”与“也”互文通用

“也”字在发展过程中,在语气上、运用上,都有变化。它的语气强烈果断,用在句尾,当作肯定语气词,主要用于陈述句中,比其他同类词意义明显。由于“也”字读音和邪耶同,有时把它当作疑问语气词的“乎”、耶(邪)用。

4. 【则字在文言文中用法及意义并写出例句】

虚词与本义无关,槐悄而是“曾”“即”“才”等的假借字。“则”可用作连词、副词和语气词。主要用法连词连接词与词、短语与短语、句与句,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。

(1)表因果关系,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“则”连用,每个“则”字都用在意思相对、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,表示两个(或两个以上)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(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)。可译为“就”,或不译。

例:⑴日食饮得无衰乎?⑵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⑶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其庶几乎。⑷师劳力竭,远主备之,无乃不可乎?

(2)表示顺承关系,可译为“有“就是”“就是因为”等,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。

例:⑴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。

⑵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,后一部分表结果,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。

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。

⑷用在判断句中,起强调和确认作用,可译为“是”“就是”。

⑸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,可按上下文义灵活译出。

(3)表示假设关系,有的用在前一分句,引出假设的情况,相当于“假使”“如果”;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,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,相当于“那么”“就”。

(4)表示并列关系。

(5)副词,用在判断句中,表强调和确认,可译为“是”“就是”。

(6)语气词,用在句末,表疑问,可译为“呢”。

(7)名词,表示准则、法则。

5. “乎”与“也”互文通用

“也”字在发展过程中,在语气上、运用上,都有变化。它的语气强烈果断,用在句尾,当作肯定语气词,主要用于陈述句中,比其他同类词意义明显。由于“也”字读音和邪耶同,有时把它当作疑问语气词的“乎”、耶(邪)用。

最近更新

实用文排行榜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