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台范文网 > > 心情 > 《顺应心理,孩子更合作》:你只需要给我土壤,剩余的我自己来

《顺应心理,孩子更合作》:你只需要给我土壤,剩余的我自己来

来源:https://www.ft263.com 时间:2024-06-22 编辑:admin 手机版

“孩子还小,性情不稳定,需要家长做规范和引导。”

“这个世界还不够友好,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过早地遭到伤害,如果无力保护孩子,可以选择规避伤害。”

“家长需要聪明地满足孩子需求,而不是盲目地顺从。”

这是《奇葩说》上正方TK在“男孩子想穿裙子上幼儿园,家长要不要阻止?”的论题中的论证观点。

而反方奇奇,自己就是这个论题中的孩子,从小到大,他的妈妈并没有特别阻止过他做什么事,这使得他觉得自己的童年很幸福。因此,他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选择不阻止,他说“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告诉孩子事情的利与弊,再把选择权交给孩子。”

冯骥才说:“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,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,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。”

“孩子的需求是否应该被满足,是选择性地满足,还是都满足?什么样的需求满足?什么样的需求不能满足?什么时候满足?”,相信很多家长都觉得很困惑,很难把握。

《顺应心理,孩子更合作》 这本书中写道:“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,教育就是无条件接纳和共情,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结果来影响孩子的行为。”

“顺应心理,是遵循孩子接受教育的心理规律,并不等同于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。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,我们可以遵循三个原则,第一,适当满足,适当拒绝;第二,先说好,再说不;第三,约定的执行要有弹性。”

这本书的作者维尼老师,原名胡春光,是知名家庭教育专家、心理专家,“顺应心理家教法”创始人,“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”特聘专家。他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,尤其擅长家庭教育心理领域。其所撰写的心理成长指导文章,累计访问量超过两千万次。代表作有《顺应心理,孩子更合作》《顺应心理,轻松度过青春期》《内心的重建》。 同时,维尼老师自己也是一位一直践行“顺应心理”理论的父亲。

《顺应心理,孩子更合作》这本书汇集了维尼老师10年国内家庭心理咨询的经验和超300个真实的案例,深入浅出告诉我们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焦虑和失控,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,以一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方式,激发孩子成长。

这本书畅销5年加印23次,“顺应心理”的理念曾让无数家庭的养育难题得以改善。教育专家刘称莲、儿童抽动症专家海夫人、儿童文学作家商晓娜等诚挚推荐。

成长的土壤:良好的亲子关系

“爱屋及乌”大家应该都听过,在心理学中,这叫“自己人效应”,就是说,在人际交往中,对于与自己比较好的人,即使他提出来的要求自己很难接受,也不会拒绝。

书中说,良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前提。只有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,那么,对于我们的要求、我们的批评,孩子才更容易接受。

良好的关系如何建立呢?书中说,主要从自身出发,第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做到心平气和;第二就是放下执着,尊重和理解孩子。

关于管理情绪,心理学中的“认知疗法”告诉我们,不同的认知将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。如果希望自己有积极的情绪和行为,我们就要挖掘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,建立正确的认知。

书中介绍了三个特别实用的认知思维,即“坏事变好事”“没什么,很正常”“顺其自然”。

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,本来打算去春游的,可忽然下起了雨,去不了了,用“坏事变好事”这个思维来调整情绪,就可以这样想:自己是不是很久没有安安静静地在家看书了,去不了春游,刚好可以边听雨边看书。

孩子这次考试考砸了,用“没什么,很正常”来调整:既然是学习,总会有掌握得不够牢靠的知识,成绩起起伏伏很正常的,还能在错误中看到自己的不足,没什么。

重复教了好几遍,孩子也努力地学,还是学不会,用“顺其自然”来调整: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,孩子努力了,慢慢领悟,顺其自然好了。

对于放下执着,尊重和理解孩子,书中告诉我们,首先我们要了解教育的初心,那就是让孩子幸福。好的习惯、好的成绩、优秀只是孩子通往幸福途中的工具而已,好点或差点并不会决定孩子的幸福,这样我们就会放下对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执着,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执着,以幸福为出发点去期待孩子优秀。

接着,我们要理解孩子,既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也要“不以己推人”。

就是说,以自我为参照点,自己不能忍受或喜欢的言语和行为,就要以己及人,不要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。同样,我们又要注意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问题,比如,对于“磨蹭”这件事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,我们所谓的“磨蹭”只不过是孩子的节奏与我们的不同而已。。

只有建立正确的认知,真正地尊重和理解孩子,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,从而打造孩子 健康 成长的土壤。

成长力量的激发:顺应心理,有效沟通

北风和南风比威力,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。北风一来就一个冷风凛凛、寒冷刺骨,行人为了抵御寒风,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。而南风则徐徐吹动,风和日丽,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,就开始解开纽扣,继而脱掉大衣。这就是“南风效应”,南风运用的就是顺应心理原则。

王尔德曾说过:“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,就是使他们愉快。学会顺应孩子的心理去养育,孩子心情愉快,幸福,自然会知道爱自己,爱别人。”

那么,如何顺应孩子心理呢?

书中说到,一是无条件接纳和共情,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。比如对于记忆力一般的孩子,背诵课文就比较困难,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播放课文录音,慢慢地听熟了,自然就背下来了。如果一味地批评和责骂,孩子背不下来不说,可能还会产生厌学情绪。

二是通过结果来影响孩子的行为。比如,孩子觉得不需要复习,就让他尝试一下,成绩考得不好,他自然就知道复习的用处了,下次也就配合了。

那是不是孩子提的什么要求都要顺应和满足呢?作者说,顺应心理,是遵循孩子接受教育的心理规律,并不等同于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。

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,我们可以遵循三个原则,第一个原则,适当满足,适当拒绝。相信孩子要求都有合理之处,但是过度就不好了,比如,薯片、方便面、冰淇淋、可乐等属于“垃圾食品”,不可多用,但是适当满足一下也没有大的关系。

第二个原则,先说好,再说不。先顺应孩子的要求,适度满足,再和孩子约定,把要求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,比如,孩子想看会儿球赛,可以适当满足,只是要求不要睡得太晚。

第三个原则,约定的执行要有弹性。我们需要有所节制,但偶尔的放纵和随性也是必要的,比如,和孩子约定看半个小时的电视,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动画片还没结束,如果硬把电视关了,孩子肯定不高兴,甚至哭闹,那就弹性一点,让孩子再看几分钟,或者把节目看完再关,孩子就很配合地进入下一个环节了。

成长是孩子自己才能做的事情,我们教育的目的只是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,而如何激发,就是顺应孩子,有效沟通。

浇水施肥:适度帮助度难关

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,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,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排解或解决,那么,这时候,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适度帮助了。

当孩子不会表达自己,容易发脾气、哭闹,我们需要帮助他管理自己的情绪;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,需要我们的鼓励和帮助,树立学习的信心;当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,需要我们理解、接纳,帮他平稳度过。

如何帮助呢?书中说到,对于情绪、性格及青春期等问题,我们可以先接纳孩子的问题,针对孩子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,找出问题的真正根源,再顺应孩子心理,引导孩子运用三个认知思维,循序渐进,逐步调节。

而对于学习方面的问题,先接纳孩子的学习现状,给予鼓励和具体的辅助,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,树立信心,产生兴趣,最后逐渐放手。

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但他毕竟是孩子,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限,在他们需要的时候,我们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,帮助孩子度过难关。

《奇葩说》的这个论题,最后正方胜出,但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,对错取决于个人的理解角度。而教育方法也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,不同的孩子存在不同理解和接受方式,适用于这个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孩子,教育方法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孩子。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孩子,我们需要用心感悟,顺应自己孩子的心理和发展速度,让他最终长成自己本来的模样。

最近更新

心情排行榜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