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台范文网 > > 学习 > 怎样让初一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

怎样让初一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

来源:https://www.ft263.com 时间:2024-07-12 编辑:admin 手机版

一、怎样让初一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

很多初一新生带着美好的憧憬走进初中校门,但是他们由于科目的突然增加而变得不知所措,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实现由小学到初中的理想过渡,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,培养学生自主管理、自主学习、自主创新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。要学好数学必须“会学”,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,提高学习效率,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、才能提高学习成绩。“会学”数学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呢?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、课前自学、专心上课、及时复习、独立作业、解决疑难、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几方面。

1、制定计划可使学习目标明确,时间安排合理,不慌不忙,稳扎稳打,它是推动我们自主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。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,既要有长远打算,又要有短期安排,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,磨练自己的意志。

2、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,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。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,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,掌握学习的主动权。自学不能走过场,要讲究质量,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,找出疑难问题,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课堂,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,尽可能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。

3、上课是理解基础知识、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环节。“学然后知不足”,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,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祥听,什么地方可以略听,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,而不是全抄全录,顾此失彼。

4、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,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,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,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,进行分析比较,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,使所学的新知识由“懂”到“会”。

5、独立完成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,灵活地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。这同时也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,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“会”到“熟”。

6、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理解的错误,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,通过点拨使思维畅通,补遗解答的过程。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。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。对错误的原因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。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或同学,并要经常把易错的题目拿来强化复习,作适当的复习性练习,将问老师、问同学等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,长期坚持能使对所学知识由“熟”到“活”。

7、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,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,参照笔记及个人数学资料,通过分析、综合、类比、概括,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,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。经常进行多层次的小结,能对所学知识由“活”到“悟”。

8、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,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,走访高年级同学或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。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,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,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,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,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,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。

当今社会随着知识更新频率的加快,就要活到老学到老,若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你终生受益,也有人说良好的习惯,就是成功的一半。这一半你拥有了吗?如果没有,赶快行动吧!

二、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

即将进入初中的学生,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,迎接新生活。要崇礼尚德,学会尊重与理解。作为学生,一定要懂礼貌,知礼仪,表现出学生应有的素质。学会尊重,应该从小事做起,比如从尊重父母做起,从尊重周围的同学做起,从生活小事做起。同时,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。上课认真听讲,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是基本要求。要勤于思考、刻苦钻研,善于支配学习时间,学会制订学习计划。此外,同学们要有集体意识。学校组织的活动都要积极参与,并且在班里能带动其他同学,营造出团结一致的集体氛围,这样你才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。

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进入初中,同学们要多读书,读好书,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。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自主学习,而且内容要远远多于小学,是考查基础和能力的综合体现。因此,我建议每个即将步入初中生活的新学生,要养成阅读经典书籍的习惯,做好读书笔记,以便扩大知识面,提高学习能力,更加丰富和完善自己。

三、初三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?

第一步:设定目标

第二步:坚持不懈的努力

第三步:养成当天任务当天完成的好习惯

第四步:积极参加活动,培养自己的自信

第五步:学习别人好的学习方法,千万别信不努力就可以得来好的成绩。

四、如何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?

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。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,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。因此,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。那么,在小学数学教学中,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的学习习惯呢?

1、预习与复习的习惯。

当前,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,新课上完后,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,这样无准备的教学,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。预习好比火力侦察,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,了解重、难点在哪里,带着疑问上课,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。教学实践表明,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,课后还会忘记,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。因此,只有及时复习,才能降低遗忘率,巩固所学知识,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,条理化,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。

2、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。

数学是思维的体操。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,就不能学好数学。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,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,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,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,而不依赖他人。

在课堂上,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,不可能学习好,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。教学时,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,课外学习时,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,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。

3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。

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,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,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、交流的机会。素质教育要求,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,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。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,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。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,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,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,主动操练,主动交流,激起思维的火花,激发学习兴趣,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。

4、多动脑,勤动手的习惯。

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,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,先形成表象,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。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,在教学过程中,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,多思考,遇事问个为什么,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,进行验证,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,这样长持以久,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。

5、大胆发言,敢于质疑问难,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。

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,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,能请教老师或他人,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,怕别人笑话,这是不良习惯。解决疑难的过程,就是学习的过程,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。教学中,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,鼓励学生大胆发言,敢于质疑问难,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。

6、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。

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,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: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,如书、本、笔、尺等,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,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,不抄袭别人的。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。如果是做假期作业,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,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,不能拖拉,做完作业之后,应认真检查,发现错误及时更正,做作业要字迹工整,答卷时卷面要洁净。

许多学生做完题目,让老师和家长检查,这有好的一方面,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。在学生的学习中,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,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。做完作业,先验算,发现问题再看书,看例题对照检查,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,及时总结经验教训。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,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。

7、 课外阅读的习惯。

要学好数学,光靠课内是不够的,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,开阔眼界,增长见识。教学中,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,指导学生阅读,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,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,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,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。

总之,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辩清是非。由于学生年龄小,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。因此,教师和家长,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,哪些是不良习惯,懂得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,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;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,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;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,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。

最近更新

学习排行榜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