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台范文网 > > 主题 > 写文章为什么要注重“立意”

写文章为什么要注重“立意”

来源:https://www.ft263.com 时间:2024-07-18 编辑:admin 手机版

一、写文章为什么要注重“立意”

唐代诗人杜牧曾说过“凡为文以意为主”的话,意思是决定文章的好坏,最主要是立意.什么是立意?所谓“意”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,也叫主题;所谓“立”就是确立.合起来就是确定中心思想,也就是确定想要通过所写的内容,表达什么观点,表明什么态度,达到什么目的.这是作文前关于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一种思考.

古人曾经说过“山不在高.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的话.意思说:山不一定要很高,如果出了神仙,就会有名气;水不一定要很深,如果水中有龙,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.借用这个意思来比喻作文,那么,立意就像“仙”“龙”一样,有了它,叙述和描写就能显现出作用,就都“灵”了.

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来说就像灵魂一样重要.有的同学写的文章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,就等于没有灵魂.像有一篇题目是《节日的街道》的作文是这样写的:

今天是星期天,我起得特别早.吃过早餐以后,就跟着哥哥上街去.

路上阳光灿烂,水珠儿挂在树叶上闪闪发亮,小鸟喳喳地唱着,向田野飞去找食.我老是要停下来看看鸟儿到底落在什么地方.

快到街头了,人多起来,车也多起来.“小心!”哥哥向我喊一声.一位骑自行车的叔叔从身边擦过,好危险呀!幸亏没有撞上.自行车越来越多,有“凤凰”的、“永久”的,更多的是“飞花”,那是我们绍兴生产的.

走过一座宽宽的水泥桥,便是街道了.街两旁商店很多,卖服装的、食品的、电器的、文具的、书籍的……什么都有.

我们在农贸市场逛了一圈.这里的摊点特别多,蔬菜瓜果、猪羊鸡鹅,真是应有尽有.有一群人在买鱼,在讨价还价中吵了起来.一个说:“你的斤两不足,欺骗顾客,看我折了你的秤!”那卖鱼的也很凶,喊着:“你是什么东西,给你补了还怎么的?看你敢来折秤!”这样的吵架真没礼貌.最后怎样,我没有听下去.

回来的路上,我看到一个养鸭场.我问养鸭的老伯伯:“您老人家养那么多鸡,有二百只吧?”他笑了笑:“你估计得不准,再加一倍还差不多.”这鸭场很不卫生,不是垃圾堆就是粪缸,在阳光照射下,发出阵阵臭气.

上一趟街真有意思,见到的事真多,写也写不完.

像这篇作文,你能说得清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、达到什么目的吗?他见到水珠写水珠,看到小鸟写小鸟,碰到车子写车子,听到吵架写吵架,闻到臭气写臭气……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,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呢?

作文立意不好或中心不明的原因很多.首先是动笔前心中无数.写作文不但要有材料,而且还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,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(也就是立意)从材料中提炼出来.这就是古人说的“意在笔先”.如果只是把材料一古脑儿写进去,不明确这些材料包含了什么思想不会很深刻,对人产生的影响不大;但有些感受却会萦绕心间,丢不开,剪不断,经久难忘.如果能把这些感受最深的事写成作文,就可以写出一篇情真意切的好作文来.

二、谈谈作文如何确定中心

“中心明确,主题突出”是作文的重要一项。写作之前,如果能确定好中心,也就是说,自己的文章打算写什么,为什么这样写,叙述才能做到有重点,条理做到有层次,读者才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。对于命题作文,审查作文要求以后先确定中心思想,然后组织写作材料;对于半命题作文,在审查作文要求时,要特别注意隐藏较深的语句,从中挖掘作文的中心,然后组织写作材料。一般来讲,小学生作文由于篇幅的限制,最好能确定一个中心思想,切忌“多中心”,否则,文章会给读者泛泛而谈的感觉,成了一盘散沙。

在小学阶段,所谓的“中心”一般包含一下几个内容:1、表现社会(或集体)的某种风尚或道德,如团结和谐、互帮互爱等;2、表明自己受到了某种教育,明白了某个道理,受到了某个启发等;3、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,如对自然环境的赞美,对恶劣行为的痛恨,对某个事物的喜爱等;4、表现某人的品质,如关心同学、热爱集体、工作认真等。

对于写人记事的作文,要善于挖掘中心。例如表现某人热爱集体的品质,可以围绕“热爱集体”组织材料:他是如何做的,为什么这样做;他是如何想的,为什么这样想;他是如何说的,为什么这样说……要语言、动作、神态、心理活动等细节方面来充实作文内容,进而表现人物品格。又如写景状物的作文,如果你要表达自己的喜爱赞美之情,就要从生活中列举事例,挖掘素材,从内心中体验自己的情感。

总之,我们在写作的时候,要养成审题后确定中心的习惯。

三、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茂的意思?

这是明末清初魏禧写的,意思是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,好像树木一样,它的根深,枝叶也就茂盛了。

主题是文章的主心骨,确定了主题后,一切素材和写作都要围绕这个主题来写作,这样才不至于跑偏。写文章时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,从不同的方面或则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,可以使这个意思表达的更全面,更充分。

扩展资料:

魏熙在40岁时开始周游全国,在那里他结识了明派信徒。康熙十八年,昭帝培养博学的儒生,熙熙因病致词。两年后他去世了。习早志在仕途,富谋略,在群众问题上左右逢源,谋略周密。

病后,他改变了初衷,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不与清朝合作,表现出他对祖国不朽的感情。魏熙的散文以隐居和旅行为特征,可以分为三个时期,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。四书规则之初,是寻求其宽泛的意义和愉快的讨论。

最近更新

主题排行榜精选